可持续发展

26
07月
2025

汾河处处是新景

发布者:小编

  近年来,太原市汾河景区打造了雁丘园■◆◆◆、汾河晚渡、晋汾古韵等一系列文化景观◆★★★★★。行走汾河,不仅能欣赏到美丽的自然景观■★◆★,更能感受到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气息。

  “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实施以来,山西聚焦太榆退水渠、浍河■■◆、文峪河、磁窑河、杨兴河等污染较重的支流和汾河干流污染仍然较重的区域,统筹推进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城乡生活污染防治和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净化黄河“毛细血管”。

  如此清冽的泉水,却曾经遭受污染威胁。附近村民回忆,■★★“以前的汾河‘雨季过洪水★◆◆■■★,旱季没流水,平时是污水’。”

  1988年开始,山西开展汾河水库上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宁武先后关闭取缔各类污染企业511家,汾河源头区域内所有矿井全部关闭◆★■■◆。

  上下游协同发力,汾河流域水质、水量持续向好。2024年,汾河入黄口庙前村断面首次达到Ⅲ类水质◆★◆◆■■。

  2025年是■■★★◆“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的收官之年,目前★◆■★,各项工程仍在有序推进。山西提出,确保年底入黄国考断面全部达到Ⅲ类水质。

  汾河两岸,高端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一批新兴产业正在成长壮大,一幅现代化产业画卷正徐徐展开■■◆■。

  通过30多年综合治理,宁武境内汾河流域的森林覆盖率由20世纪80年代的23.9%提高到45.4%◆◆◆,年均减少输沙146◆■◆■★.5万吨。

  汾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自北向南流经山西6市29县(区),全长713公里◆■★,流域面积近4万平方公里。汾河流域养育着山西省近半数的人口,山西省45%左右的GDP和粮食产量也都出自这里。

  从汾河谷地搬到离市区100多公里的太岳山沿线,山西宏源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永强下了很大决心★■★◆■。◆★“搬迁、改造、重建需要投入更多资金,原来交通便利★★◆、临近水源的区位优势也不复存在★★■★。”

  在太原市小店区南马村★★■■,“一泓清水入黄河■■”重点工程太榆退水渠水质提升项目正紧张施工。

  为全方位、一体化推进汾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2023年,山西印发《“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方案》◆★◆■■★,计划3年实施生态保护工程285个项目、投资近千亿元◆■★★,实现“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目标,让★■■◆“一泓清水入黄河”◆■。截至目前,项目已全部开工,完工超六成。

  晋中市深耕甲醇经济,引进吉利汽车◆◆★◆,60户上下游配套企业链式融合,打造千亿级甲醇经济高能级产业版图。2025年底,晋中将推动商用车醇氢电动重卡扩建项目投产,甲醇汽车及甲醇装备推广将累计达到1万台(套)。

  在吕梁市,焦化副产品转化为高纯氢,废弃焦化厂变身沉浸式氢能科技馆,800多辆氢能重卡、大巴及共享单车构建起立体交通网络。今年,吕梁市正式获批加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广东城市群,未来5年将形成氢能千亿产业。

  临汾焦化产业蝶变是汾河流域聚焦绿色低碳、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个生动写照■■◆。山西发挥汾河流域焦炉煤气极为丰富的资源优势,抢滩布局,培育壮大氢能、甲醇等新能源产业。

  ◆◆★■“太榆退水渠入汾口距离太原市韩武村国考断面仅有2公里,水质好坏直接影响汾河太原段出境断面能否达标。”太原市生态环境局小店分局局长冯志宏介绍,2024年,“推动太榆退水渠全线水质稳定达标”写进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

  太榆退水渠是汾河一级支流★■◆■◆,承担着太原南部、晋中城区的排退水★◆◆■,沿线村庄众多★◆◆■,一直是汾河水质治理的重点和难点。

  走进位于临汾市古县的山西盛隆泰达新能源有限公司,塔罐林立、管道纵横,运输车辆往来有序。跟传统焦化厂不同,园区里看不见烟尘、闻不到异味、听不到噪声。曾是环保“老大难”的焦化行业,蜕变为年产值200亿元的化工产品绿色集群。

  “近几年,我们加强污水源头治理★■,恢复植被,疏浚河道■■◆◆■,加强巡护巡查,湿地环境逐年好转,水鸟数量逐年增加◆◆◆。■■★■★”稷山县林业局湿地办公室负责人刘小凯介绍■◆◆★■★。

  十余年前开始,临汾大规模关停取缔污染严重的企业,并对河道进行生态修复和治理■■◆★■★。尤其近年来★■,临汾市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开展“退城入园★◆◆★、退川入谷”“上大关小、产能整合”等工作,推动焦化行业开展数字化、绿色化转型。

  危机也是转机◆■★■。◆★★◆★★“借着这次搬迁■■◆★◆★,我们更新换代了技术设备,淘汰落后产能◆◆★◆■★,未来将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高市场竞争力。”王永强说。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版权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走进运城市稷山汾河国家湿地公园◆◆★■■■,仿佛置身于一个天然的动植物园。据不完全统计,这里分布着300多种植物和数百种动物★◆■◆,其中不乏珍稀物种◆★■。

  产业转绿,生态向好。2024年,临汾市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3.7%★■★★★,快于规上工业增速7.4个百分点;全市9个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8.9%,地表水环境质量全国排名前进15位、综合指数改善率排山西省第1位■★◆★。

  泉水夏凉冬温◆■★■◆◆,水质达到国家I类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可以直接饮用。记者盛起一杯细细品尝,纯净甘醇■★◆。

  这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太榆退水渠太原段沿线个污水处理站。治理工作分两步走★★■■。第一步,截污纳管,将沿线污水全部引入标准较高的汾东污水处理厂处理。2024年6月底★■■■★■,管网通水,效果立竿见影,太榆退水渠水质首次全线达到优良。

  汾河沿岸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治理汾河,不仅关系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也关系山西历史文化传承★★■◆◆。沿汾各地努力推进汾河生态治理保护与文化旅游建设有机融合。

  稷山县历史悠久◆■,是华夏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稷山汾河国家湿地公园打造了融农耕文化、湿地文化为一体的特色宣教基地◆★■。眼下,湿地公园游客中心正在加紧建设◆■■★◆◆。■★■◆★■“我们会继续加强建设管护■★★★■,让市民游客更好感受到汾河生态之美和稷山文化的魅力★■◆◆◆。■◆”刘小凯表示◆★■。

  如今的汾河源头■■,已经建设成国家4A级水利风景区,沿线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运城市位于汾河下游★■★,是保障◆★“一泓清水入黄河”的最后一道关口。近年来◆★★★,运城市深度挖掘沿汾文化特色,打造文商融合旅游热点门户,促进文化旅游与生态等资源整合集成,不断创新业态产品供给,把文旅产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

  今年“五一■★”假期■■★◆,不少游客慕名来到太原市汾河景区雁丘园■■◆。雁丘园是围绕金末元初太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进行创意设计的仿古建筑群★■■,开园一年半,成为汾河景区的标志性景点◆◆■★◆★。

  临汾,因地处汾水之滨而得名■◆。在临汾市汾河文化生态景区◆◆,博物馆和图书馆掩映其中◆■◆★,大小体育赛事★★■■★、健身活动长年不断。景区长17公里◆★◆★,以“一河五湖十园十八景◆★■★”为脉络,串联起尧舜文化、生态修复◆■、市民休闲三大主题,成为当地最集中的公共文化生态休闲场所。

  山西省太原市市民高秋生是一名摄影爱好者,这两年,他常去汾河景区拍摄■★■★■★。“这里环境好,黑鹳、中华秋沙鸭等珍稀鸟类已经是常客。■■”汾河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百鸟翔集的美景是最好证明。

  历史上一段时间■★,由于流域内过度开发,汾河水一度受到严重污染。近年来■★★◆■,山西打响汾河生态保护与修复攻坚战◆■,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记者从汾河源头一路南下探访,如今★★★◆■◆,汾河沿线生态向好◆■、产业向绿,处处是新景。

  临汾市工信局投资规划科科长景跃之介绍◆◆★★■■,临汾市焦化产业结构布局得到了大幅度优化,沿黄地区完全退出◆★■、沿汾地区占比大幅下降★◆■◆◆,焦化行业先进产能占比达100%。

  汾河源头位于山西省宁武县东寨镇北1公里处的雷鸣寺泉◆◆,泉水从山脚石罅中涌出。

  矿区关闭后,宁武累计投资2■★■◆.3亿元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2019年以来,又实施了一系列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作为山西的重要经济带◆■◆★,汾河流域分布着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沿岸各市因地制宜发展起绿色、低碳产业。

  临汾市是山西重要工业基地,以煤、焦、钢为主的传统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较大,且都集中在沿汾六县,以往粗放式的发展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汾河两岸曾经“环保靠风刮■◆★■■、污水靠蒸发”。

  为解决水质达标不稳定问题,今年,太原市启动第二步,水质提升★■,预计主汛期来临前完工,将实现日处理污水13万立方米,确保水中COD(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3项主要指标年底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排放标准。